白居易 简介
「唐朝」-
白居易(772─846),字乐天,晚年号香山居士。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迁居下邓邽(今陕西渭南县)。早年家境贫困,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,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。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)中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。元和十年(815),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,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,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,后移忠州刺史。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,曾积极兴修水利,筑堤防洪,泄引湖水,灌溉田亩千顷,成绩卓著。唐敬宗宝历元年(825)改任苏州刺史,后官至刑部尚书。唐武宗会昌六年(846)卒,终年七十五岁。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七十一卷。在文学上,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,主张「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」,反对「嘲风雪,弄花草」而别无寄托的作品。其讽谕诗《秦中吟》、《新乐府》,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,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,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。除讽谕诗外,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,《琵琶行》也独具特色,为千古绝唱。白诗语言通俗,深入浅出,平易自然,不露雕琢痕迹。其诗刻画人物,形象鲜明,以情动人,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写过一些小词。赠刘禹锡诗云: 「古歌旧曲君休听, 听取新词《杨柳枝》」,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颇具朦胧之美,后世词人如欧阳修、张先、杨慎,都极为赞赏。
-
白居易生平
经历 白居易(公元772年~公元846年),字乐天,晚年又号香山居士,唐朝著名诗人,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,它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…详情白居易诗歌作品
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,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,以其对通俗性、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,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在《与元九…详情白居易作品介绍
一圣二仙 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,人们尊杜甫为“诗圣”、“诗史”,尊李白为“诗仙”,对白居易称“诗魔”等,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“诗神”…详情白居易轶事典故
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,因避家乡战乱,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——徐州符离(今安徽省宿县境内)。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,她…详情白居易纪念建筑
洛阳故居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位于洛阳市郊区安乐乡狮子桥村东,占地80亩,整个布局按唐代东都的“田”字形里坊街道兴建,馆内有白居易故居、白居易纪念馆、乐…详情白居易藏书故事
贞元十六年(800)中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、集贤校理,参与整理国家藏书。后擢翰林学士。元和十年(815)贬为江州司马。文宗即位,迁刑部尚书。武宗时以刑部尚…详情
白居易相关资料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综合至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阅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不承担法律责任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yueshiwen.com/shiren/4.html
白居易的诗词
- 《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》
- 《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,兼寄万州杨八使君》
- 《答春》
- 《春池上戏赠李郎中》
- 《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(同用深字)》
- 《赠梦得》
- 《和刘汝州酬侍中见寄长句因书集贤坊胜事戏而问之》
- 《咏意》
- 《老热》
- 《月夜登阁避暑》
- 更多白居易的诗词>>>
热门名句
- 春水别来应到海,小松生命合禁霜
- 一生的兴趣极多极广,真正细算起来,总也还是读书又读书
- 早知恁么悔当初、不把雕鞍锁
- 人家见生男女好,不知男女催人老
- 万物迎春送残腊,一年结局在今宵
- 柳丝长,春雨细,花外漏声迢递
- 笑杀陶渊明,不饮杯中酒
- 层楼望,春山叠;家何在
- 百啭无人能解,因风飞过蔷薇
- 禹庙空山里,秋风落日斜